|
尽管威林这样的不婚女性将独身生活过得有滋有味,但她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独身人士。
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字显示,在全国大约410万名单身人士里,女性占不到一半,而单身男性总数高达250万人。许多专家担心,单身男女比例失衡,可能会导致独身时代“剩男成灾”。
澳大利亚人口学家彼得·麦克唐纳预计,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迫不得已,28%的澳大利亚男性可能终身不婚;而在剩下的七成多男性中,还将有至少有三分之一以离婚收场。
墨尔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,选择婚姻的女性人数也不容乐观。该中心针对2000名走出校园的男女进行跟踪调查,发现毕业15年后,调查对象中只有36%的女性结过婚,而生过孩子的女性人数更少,只占总数的13%。
该中心主任约翰娜·温教授进一步指出,无论不婚人士中男女各占多少,一个不争的事实是:当代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质的改变,而男女面对这种变化的反应各不相同。
就在30年前,如果一个澳大利亚女人21岁结婚,人们会觉得时间不早不晚刚刚好。现在,人们结束或开始一段感情简直就像换工作一样频繁,最终安定下来过日子的年龄也被不断往后推,30岁前结婚甚至会被认为不够成熟。对此,人口学家伯纳德·索尔特调侃说:“现在,如果你21岁就结婚,那真是太失败了。”
发生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结婚的年龄。在70年代,二十几岁的澳大利亚人大都已经结婚生子,和自己的配偶、孩子生活在一起。一家澳大利亚社会援助机构的调查显示,如今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大都和父母住在一起。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。现在,刚工作的年轻人不仅要偿付助学贷款,还要在工作之余继续谋求深造,在经济上和生活上都处于艰难的起步时期。而父母家里不仅有人做饭,还有配套齐全的家具,难怪成为居住的理想选择。
令不少专家们困惑的是,和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数目再次呈现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。一项2001年的统计显示,18岁至34岁的澳大利亚男性中有24%与父母同住,而同龄女性的这一比例只有15%。
墨尔本大学的追踪调查也显示,女性调查对象的工作态度积极、更富灵活性,比较善于应对职场的不稳定性,但男性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。温教授没有对此做出解释,但她承认,多数单身男性对自己的人生轨迹缺乏方向感。
|
|